首页 > 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 > 36.制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标准,向社会公开,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明确重…
濮阳市水利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
发布时间:2021-4-30 14:08:29    点击:378次    [关闭本页]
      第一条  为规范本局重大行政决策行为,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强化行政决策责任,保证行政决策质量,根据《濮阳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局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重大行政决策是指在本局法定职责范围内作出的,或者决策前由本局承办、牵头办理的,关系全市水利改革发展全局;社会涉及面广;以及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
       第三条  本局负责承办或者牵头办理的下列事项应当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一)组织起草的地方性法规和市政府规章草案;
       (二)制定全市水利发展战略和政策;
       (三)制定全市重大水利改革方案;
       (四)组织编制的涉及公共利益的重要水利规划;
       (五)重大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议或重大水利资产处置;
       (六)需要决策的其他重大事项。
       制定重要水利规范性文件,决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具体行政行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一般行政事项决策、人事任免、行政问责、突发事件的处理,不适用本制度。
       第四条 重大行政决策应当依法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决策程序。
       第五条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以下简称“决策事项”)实行目录管理。市委、市政府及省水利厅的部署新增的决策事项,应当及时补充纳入决策事项目录管理。
       第六条  承办科室(单位)负责决策事项的草案(包括方案或者文本)起草、编制,以及草案征求公众意见、组织专家论证等相关工作。
       局政策法规科负责决策事项的合法性审查。
       局办公室负责跟踪督办。
       第七条 决策事项草案内容应当包括:
      (一)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阐述;
      (二)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
     (三)实现目标、工作任务、时间步骤、实施单位;
     (四)需要建立的主要制度、拟采取的主要措施、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预期效果、对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权利义务可能产生的影响等;
     (五)其他相关内容。
       对需要进行多方案比较研究的,应当拟订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比选方案。
       第八条  决策事项草案(含比选方案,下同),可以采取问卷、座谈、公示、听证等形式听取社会公众和有关社会组织意见。
       组织听证的,按照上级有关听证规定执行。
       承办科室(单位)应当将公众参与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如实反映公众对决策事项的反对意见和修改意见,对未采纳的作出书面说明。
       第九条  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决策事项草案应当通过互联网或者广播电视等公众媒体向社会公示,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一般不少于20日。公示内容包括决策事项名称及主要内容、基本情况说明、反馈意见方式和时间要求等。
       第十条  重大行政决策如需专家论证,应当邀请相关领域3名以上专家召开论证会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专家论证会或者专业机构论证后,应当出具签名或者盖章的书面论证意见。
       第十一条 决策事项提交局长办公会议审议前,承办科室(单位)应当将下列材料提供给局政策法规科进行合法性审查:
       (一)决策事项草案;
       (二)决策事项履行程序的情况说明;
      (三)依据的法律法规及重要文件;
      (四)进行合法性审查所需的其他材料。
       第十二条 合法性审查主要对决策事项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法定权限范围和内容、履行法定程序的情况等是否合法进行审查,由政策法规科出具书面审查意见:
      (一)不属于本局法定职权范围的,建议决策承办科室(单位)依法向有权的机关报批;
      (二)未履行法定程序或者履行程序不符合规定的,建议补正或者重新履行相关程序;
      (三)决策方案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建议进行修改更正;
      (四)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法定权限范围和内容合法、规范履行法定程序的,建议提请局长办公会议审议。
       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办公室不提交局长办公会议讨论。
       第十三条 决策事项在提交局长办公会议审议前,承办科室(单位)应当将下列材料提交局办公室作为会议讨论材料:
       (一)修改后的决策事项草案(含比选)及其说明;
       (二)决策程序的履行情况;
       (三)公众意见、专家论证意见、合法性审查意见及对上述意见的处理情况;
       (四)局政策法规科的合法性审查意见;
       (五)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四条 重大行政决策进入决策阶段,必须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确定议题。会议议题由局长根据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提议确定,原则上不得临时动议;
      (二)准备材料。会议所需文件,审议需要的决策方案、草案及说明等资料,由分管领导组织相关科室(单位)提前准备;
      (三)酝酿意见。会议召开的时间、议题一般应提前通知与会人员。必要的会议材料应于会前送达。与会人员要认真熟悉材料,酝酿意见,做好发言准备;
      (四)充分讨论。会议由行政首长主持。议题由分管领导或相关科室(单位)负责人作简要说明,与会人员应就议题充分讨论并发表明确的意见。讨论时,坚持行政首长末位表态制,会议主持人应在听取其他与会人员的意见后再表明自己的意见。
      (五)逐项表决。会议实行逐项表决,议题经充分讨论后,方可进行表决。
      (六)作出决定。局长办公会议根据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合法性审查的结论性意见,按照“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原则,综合分析,集体研究,对决策事项作出决定。局长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后,可以对决策事项作出同意、不同意、修改、暂缓或者再次讨论的决定。
       (七)形成纪要。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由承办科室(单位)负责会议记录和整理会议纪要,经局办公室审核、分管领导审签,最后由局长签发。会议作出的决定,领导集体成员必须坚决执行,任何个人无权改变。在执行过程中,确需进行重大调整或变更的,应经领导集体研究。进行集体决策重大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组成人员到会方能举行,并且分管领导必须到会。会议列席人员由会议主持人确定。
       第十五条 决策承办科室(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规定,将决策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材料及时整理归档,任何科室或单位不得拒绝归档或据为己有。
       第十六条  决策事项实施科室(单位)应当对决策事项的实施进度、执行效果、存在问题等情况及时总结,并提交书面报告。
       第十七条 决策事项所依据的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或者因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决策事项全部或部分不能实施的,实施科室(单位)应当提出停止执行、暂缓执行或者修改决策的建议。
       第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应当依法依纪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责任:
       (一)违反本规定程序作出重大行政决策的;
       (二)拒不执行或者延误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的;
       (三)擅自改变重大行政决策的。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主办:濮阳市水利局    地址:濮阳市人民路112-4号    电话:0393-6668002
专题栏目: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    网旗网络|负责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