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濮阳市南水北调安全生产工作的几点做法
濮阳市南水北调办公室 张作斌
安全生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总是反反复复地讲反反复复地强调,既可以说是“炒旧饭”又可以说是老生常谈,原因不仅它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责任重于泰山,而且最重要的是安全生产是最大的资源节约,所以又不得不讲不得不谈,还必须要时时警钟长鸣。我在这里跟大家讲一讲南水北调在建设、运行管理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分析、分享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做法,以供大家讨论交流。
首先介绍一下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从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到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把南水北调列入我国跨世纪骨干工程,再到2002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历经五十余年的规划设计、科学论证和反复比选,最终形成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和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四横三纵”的中国大水网总体布局,实现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十分有利于在更广范围内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建成后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几乎相当于新增加一条黄河,对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面,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中线工程总干渠从丹江口水库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至北京团城湖,输水总干渠全长1267km,年调水量9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在我省境内731公里,流经8个省辖市,21个县(市),分配我省用水量37.69亿立方米。我市是全省南水北调受水区11个省辖市之一,年分配水量1.19亿立方米。从中线总干渠35号口门分水,全部实行地埋PCCP管道输水,输水管线总长80.2公里,其中濮阳境内长23.03公里,设计输水流量6立方米∕秒,分别向我市第三水厂和西水坡引黄调节池供水。
第二谈谈我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期安全生产管理
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管理局成立于2012年5月,工程于2012年10月开工建设。在工程开工之前我们就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建管局相继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文明工地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工程试运行调度领导小组》、《安全度汛领导小组》等各类管理小组,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管科抓具体,在建管局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抽出2名同志专门负责安全生产工作。
二是规范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工程建设初期我们制定并印发了《文明工地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濮阳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安全度汛方案》、《濮阳市南水北调配套安全生产管理实施细则》等,加强对工程施工安全工作进行管理控制。
三是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工程建设期间,市建管局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工程建设的首要位置,建管局与各个施工标段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各参建单位均按照规定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组织体系、管理体系、控制体系、保证体系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每次建管例会都反复强调安全生产工作,及时部署汛期、冬季、节假日等特殊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针对排查出的问题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使安全生产工作常态化、常抓不懈。
四是抓早抓小,严肃责任追究。2013年8月31日,建管局对施工五标安全生产检查时,发现由于施工单位未按上报的支护方案施工,监理单位监管不到位,现场监理人员旁站缺失、把关不严,从而造成沟槽边坡出现土方坍塌,虽未造成人员伤害,市建管局还是快速做出了处理并进行责任追究。对监理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驻现场监理清退出场,约谈湖北水总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法人,对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进行经济处罚。及时将责任追究情况印发各参建单位,要求各参建单位要汲取教训,引以为戒,强化安全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安全管理,确保配套工程顺利完工。由于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到位,配套工程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第三谈谈运行管理期安全生产管理
2015年5月份工程建成通水以来,我市南水北调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工程运行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当前我局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放在输水管线安全运行上,确保生产安全。
一是成立了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濮阳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运行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水量调度组、安全巡查组和维修养护组,由安全巡查组全面负责运行期间安全生产工作。
二是编制了安全巡查工作方案和一套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管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明确了安全巡查的内容、巡查周期、巡查路线、重点部位。对重点工程及关键部位实行每天巡查一次,工程沿线每两天巡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迅速处理。在工程沿线设立了警示牌、标志桩,印发《南水北调管理条例》及宣传标语,提高沿线群众严格执行《条例》的法制观念和保护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的自觉意识,为南水北调工程良性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管局在每周工作例会上都有固定题目谈安全,时时提,会会讲,警钟长鸣。
三是利用技术手段确保安全巡查效果。为提高南水北调输水管线安全巡查效果,我们在全省率先引进了供水管线智能巡检管理系统。该系统是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通信与数据处理技术,将巡检点考核与GPS轨迹结合在一起,这样可清楚看到巡检人员到达离开每一个巡检段的时间,建管局管理人员能清楚看到巡检人员的工作状况,能清晰显示整条线路巡检情况。我们根据工程特点,在巡查部位安置了57个巡查模块,巡线员只要持手机按照预定线路,到达指定地点,扫描检查部位模块,就可以将巡检过程中发现管线隐患、泄漏、故障时可能过拍照、录像等方式采集现场情况及时上报市建管局(自动记录位置坐标及时间信息),请求相应处理。当巡检人员遇到紧急情况或生命危险时,可按一键报警,直接将当前位置上传到市建管局,建管局会在第一时间收到报警信息,为紧急事件处理节约时间。
四是加强培训持证上岗。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木桶规律”所决定的,事故往往在最薄弱的地方发生,只要有一个人素质跟不上或违纪,事故往往就在这个人手中发生。为此,市建管局注重对运行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以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及专业生产技能,经过严格考核,持证上岗。同时,为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市建管局为每位一线生产人员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了安全带、安全绳、强光手电,为下阀井安全巡查人员还配置了有害气体检测工具,确保运行管理人员人身安全。
工程自2015年5月11日建成通水以来,至2016年6月17日,我市南水北调供水工程安全平稳运行402天,累计引水2748万立方米,其中向西水坡调节池供水2516万立方米,向市第三水厂供水232万立方米。
安全生产无小事,责任大于天。这要求我们,在安全问题上不能有一劳永逸,不能期盼一蹴而就,不能搞大会战、突击战,打快拳。必须坚持常抓不懈,反复抓,抓反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