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适老化模式 | 无障碍阅读

您的位置:首页 >> 水利动态水利动态

为了那一泓清水---我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开工建设十年记
发布时间:2022-11-17 16:35:42    点击:3499次    [关闭本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以前吃的水又苦又涩,自从通上丹江水,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11月15日,喝着自家水管里来自千里之外的丹江水,范县濮城镇北街村村民王玉敏笑逐颜开。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市加快推进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2年10月,我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开工建设;2015年5月,我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成通水;2017年5月,清丰南水北调供水工程建成通水;2019年,清丰、南乐两县相继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2021年12月,我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丹江水全域覆盖……

每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都铭记着一段难忘的故事。

十年来,市南水北调办公室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抢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机遇,始终把发挥南水北调工程效益、扩大供水范围、更好惠泽全市人民作为南水北调工作的首要任务,努力提升运行管理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充分发挥配套工程效益,构建水源相对集中的环状管网供水系统,为打造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濮阳模式作出了重大贡献。

拉长的管网

助力濮阳全国率先

在市南水北调办公室自动化控制室,一幅管网运行图格外引人注目。

从南水北调总干渠35号分水门一直延伸到我市的管网,自2012年开始修建,到2015年建成,这段里程约85.01公里,被用红色线段标记;而近年来新建的从市城区到范县、台前等县的管网,这几段里程累计约200公里,则被用蓝色线段标记。

殊不知,就是靠着这增加的约200公里管网,我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丹江水全域覆盖。

在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前,我市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和黄河水源。可是,我市地处沿黄和黄河故道区,地下水水质“硬度”偏高,群众深受吃水之困。喝上一口甘甜的水,是濮阳群众魂牵梦绕的期盼。

多年期盼,终于梦圆。我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11个省辖市受水城市之一,年分配水量1.19亿立方米。2012年10月26日,南水北调濮阳输水主管线破土动工。2015年5月11日,清澈的丹江水从输水管道中喷涌而出,流入市西水坡调节池,南水北调濮阳输水主管线建成并成功试通水,标志着丹江水正式进入濮阳市。

市南水北调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中上游,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其水质连续20余年稳定在国家二类以上标准。比起我市原来引用的黄河水,丹江水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总硬度有所下降。黄河水的硬度是每升300毫克,丹江水的硬度是每升140毫克。硬度下降后,市民在烧水过程中,水壶中的水垢会明显减少。二是口感。丹江水理化指标中的氯化物、硫酸盐等指标明显下降,给人一种很甜很滑的口感。

净水器“没用”了,是不少市城区群众吃上丹江水后最直观的感受。在吃上丹江水之前,隔三差五就要冲洗一次的净水器滤芯,随着水源变为丹江水,用几个月也不会脏。2018年,市委、市政府深入研究,统筹考虑,慎重决策,统筹实施以南水北调水为主水源的5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努力打造“同源、同网、同质,同管理、同服务”的城乡供水新模式。2019年,全市统筹用水指标,推进南水受水范围从城区向乡村延伸,自清丰县、南乐县开始试点,并于当年建成投用。2021年,我市乘势而上,在全市其余未通水县(区)全力实施农村供水“四化”工程,当年实现全域城乡供水一体化、丹江水全覆盖。

现在,南水北调供水管线已成为我市城乡供水“主动脉”。丹江水自南水北调总干渠35号门“出发”,一路向东,“走进”全市5县,高峰期日供水量达40万立方米;5县各建主水厂1座,并建起配水厂累计76座,使丹江水直通乡村千家万户。

勇毅担当

让幸福感触手可及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濮阳全线为地埋PCCP管道。全力维护供水管道安全,是市南水北调办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

每天一大早,市南水北调办的巡线员,都会带上安全绳、手电筒、巡线仪等安全巡查必带的“老物件”,开启一天的巡线工作。因为供水管线埋设在地下,经过的许多地方都在野外,徒步巡线就成了巡线员的工作常态。巡线工作既辛苦又枯燥,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冒着寒风,遇到雷雨天气更是丝毫不能马虎。

工程沿线设有阀井94处,井深6至7米。阀井内湿气重,空气稀薄,井壁和管线上积满星星点点的水珠。每天巡检时,巡线员必须克服恶劣环境,不停地攀上爬下谛听水声、记录数据、检测仪表。正是他们默默的奉献,才确保了丹江水通过供水管网顺利送到千家万户。

在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我市的生态环境也发生着喜人变化。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和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每年有1.19亿立方米丹江水输入濮阳,极大缓解了我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深层地下水位已实现止降回升,地下水采补平衡正在逐步实现。此外,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成通水后,根据市委、市政府批示,市南水北调办先后3次向城市水系进行生态补水,累计补水量达5807万立方米。

现如今,通过南水北调水的置换,我市境内干渠水位正在抬高,大大改善了向辖区濮水河、龙湖补水的条件,不仅在我市西部形成一条亮丽的水生态走廊,还大大提高了城市水系的供水能力。水生态文明融入群众生活,一幅秀水绕城城如画、一步一景景醉人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记者 王金勇 通讯员 王道明